人間三月,處處芳菲。車行九龍大道,馬路中央粉色的羊蹄甲燦若雲霞。路邊一片片平整的土地上,不時可以見到工程車輛在風塵僕僕地奔跑。廣州開發區、蘿崗區的工作人員指著那些工地語帶興奮地介紹著:這裡是鳳凰湖,那裡是九龍湖,遠處是中安置區……
  從2010年6月30日中新廣州知識城揚起第一鍬土,到今天8平方公里起步區、16平方公里核心區、32平方公里主城區“顯山露水”,知識城已經走過了三年多的時間,一系列“看不見的變化”正在破土而出,成為“看得見的變化”。在帽峰山、福和山相夾的翠谷之間,一座生態城、產業城、幸福城正在孕育而生。
  ●曾妮 吳丹
  ?產城融合打造“第三代園區”
  2010年6月30日,國務院副總理、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揮鍬揚起中新廣州知識城第一鏟土,埋下了一座產業新城、生態新城的種子。
  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視察中新廣州知識城時,提出在抓好8平方公里起步區的同時,要推進知識城核心區和主城區的規劃建設。
  作為中新合作的三大平臺之一,中新廣州知識城誕生之初就是國家對外開放合作的戰略組成部分,因此備受矚目。
  與中新合作的另外兩個平臺相比,中新廣州知識城常常被稱為“第三代園區”。它是中國與新加坡在總結前兩代合作園區的基礎上,提出的產城融合的新一代生態城。其核心理念是以產業城、生態城作為基礎,以幸福成長為最高目標,貫穿綠色低碳、智慧科技、嶺南文化、學習創新、國際合作,以知識驅動發展的新型城市。
  知識城主城區城市設計就貫穿了產業城、生態城和幸福城的理念。
  主城區以九龍湖為生態綠心,環九龍湖佈局科技研發、金融商務、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生態居住五大功能,強調產城相融,同時環湖地區設置大型的運動休閑、康體文娛、會展酒店等公建設施,打造濱湖中央活力區。九龍湖周邊區域,將借鑒新加坡濱海灣經驗,規劃6公里長的環湖慢行走廊及木棧道,串聯水上運動場、漁人碼頭、空中泳池、博物館、娛樂城等市民參與項目。此外,主城區致力打造“10分鐘工作——娛樂——生活圈”,規劃把商務、科研、商業、居住等複合功能混合佈局,促進產城相融發展。
  走在建設中的知識城,最早顯露真容的是南起步區的鳳凰湖。這個水面面積238.77畝的人工湖,是知識城南起步區的核心,與未來主城區“綠心”九龍湖南北輝映、“龍鳳呈祥”。目前,鳳凰湖環湖公路、綠道已經鋪就,湖區初步蓄水,預計今年6月即可建成開放,成為知識城首個建成的公共生態工程。
  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去年在視察了知識城規劃建設後“點贊”。他指出,知識城是廣州乃至全省的重要戰略發展平臺,是廣州東部山水新城的核心區,是全市加快發展促轉型中最有條件、必須重點打造的增長極之一。經過3年的開發建設,知識城形成了起點高、基礎好等優勢,積蓄了快速發展的正能量。
  ?從“看不見的工程”到“看得見的變化”
  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主任、蘿崗區委書記駱蔚峰告訴本報記者,今年知識城基礎設施將進入快速建設年,我們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新增開發麵積8平方公里,推動知識城主城區、核心區形成框架。
  經過三年“打基礎”,知識城一系列“看得見的變化”正在破土而出。
  最先建成的南、中、北三大安置區,最先享受到知識城建設成果的是被徵地農民。
  九龍湖畔,知識城中安置區已經建成。這些灰瓦白牆的嶺南式建築,成為九龍鎮被徵地農民的新居。從低矮的農民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一位村民高興地說:“這個房子前面是湖,後面是公園,這麼好的房子,我捨不得賣!”
  與此同時,南安置區、北安置區目前已經同步建成。知識城實行“先安置、後拆遷”的政策,目前已經建成27萬平方米安置房。正是如此優惠的政策、如此人性化的拆遷,才讓知識城建設“一路綠燈”。
  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副主任,廣州市蘿崗區委副書記、區長李紅衛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14年知識城將開工建設地鐵21號線、知識城線,加快建設鐘太快速、知識大道等主幹路網,完成鳳凰一路、鳳凰三路等12條道路建設;啟動九龍水質三廠等10個市政公用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水利與城市景觀項目建設……知識城將迎來面貌翻天覆地的一年。
  過去三年,行走在知識城忙碌的工地中間,你或許只看得到一塊塊平整的黃土,卻看不到這裡發生了什麼變化。實際上,一系列基礎工程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地下基礎設施工程是城市建設中“看不見的工程”,卻決定著未來城市的質量,因此也被稱為“城市的良心”。近日,在聽取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秘書長、知識城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陳傑介紹知識城建設情況後,記者實地探訪知識城共同管溝工程。所謂的“共同管溝”,就是把供水管、污水管、電力線路、通信線路等城市管道線路統統集成在一個管溝內,一旦某條線路出了“病害”,維修人員可以下到管溝內進行維修,而不用開挖路面。
  全長28.5公里的知識城共同管溝貫穿整個知識城區域。這個管溝埋設在地下4—5米深處,分為管道倉和電力倉兩個管溝,維修人員可在管溝內暢行無阻。據瞭解,共同管溝在許多世界一流城市廣泛運用,但在廣州還是第一次大規模建設,即使是在國內,知識城也算得上是“先行者”。
  除了共同管溝之外,過去三年知識城“看不見的變化”還包括——
  徵地拆遷,僅在2013年,知識城就完成徵地5萬多畝,完成拆遷17.5萬平方米;
  路網建設,地鐵知識城線和21號線建設規劃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廣河高速建成通車,花莞高速正式奠基,南起步區內部路網全部開工建設;
  項目落地,明確了檢驗檢測服務集聚區、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集聚區、國際教育樞紐等十大專業園區的規劃,累計引進項目92個,其中產業項目58個,註冊資本約80億元,總投資758億元,平均投資密度約1200美元/平方米……
  ?以鄰為鏡,聚合發展新優勢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鄰為鏡,可以知長短。
  1992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南方時曾說:“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自改革春風南渡以來,中新之間的合作平臺一個個建立。從蘇州工業園到天津生態城再到中新廣州知識城,中國不斷向新加坡學習取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和市場規則。
  城市規劃理念學新加坡。知識城總規劃由“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先生親自主持,他借鑒了新加坡規劃的經驗,構建了一個“人文業城”融合的複合功能新城。他在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從環境的舒適度來看,我希望知識城至少能達到新加坡的水平,例如交通功能、綠化程度、空氣素質,基礎設施、城市配套等,而由於它也有先決的環境和地理(與廣州市中心非常銜接)優勢,因此它最終的水平應能超越新加坡。”
  產業升級借力新加坡。騰飛科技園由新加坡騰飛集團、星橋國際和廣州開發區合作建設,建設國際一流的科技產業園;通過中新聯合招商,利用新加坡專業的招商經驗和國際招商資源,知識城將加強在知識產權、科技協同創新、醫療健康、高端教育等產業領域的合作,有望引進一批總部企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軟環境借鑒新加坡。知識城合作事務辦公室負責推進與新加坡的軟件對接,與新方在人才培訓、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城市規劃、社會管理等領域的合作。據瞭解,知識城將借鑒新加坡經驗,成立中國首批知識產權法院,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知識城合作事務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長期與新方學習共事的過程中總結出一條心得:新加坡的成功,很難說是哪一個方面的成功,而是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對資源進行整合,聚合發展新優勢,是產業升級、環境友好、社會治理等綜合優勢的系統集聚。知識城要向新加坡學習,就必須學習這種整合資源和系統集聚的能力。
  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帽峰山、福和山所夾的翠綠山谷之間,123平方公里的中新廣州知識城正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捧出一個科學發展的春天。  (原標題:中新廣州知識城顯山露水出崢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z99zzvp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